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教育>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出處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出處

陽光生活館 人氣:1.5W

翻譯: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該句出自《論語·述而篇》,本篇共包括38章,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出處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原文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翻譯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困難呢?”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註釋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於我哉:對我有什麼難呢?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賞析

本章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說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出處 第2張

《論語》創作背景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

《論語》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