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生活>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的講究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的講究

陽光生活館 人氣:8.64K

導語: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承載着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既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紀念,又寄託了人們祈願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端午節的講究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的講究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風俗

1、賽龍舟

賽龍舟來源於歷史典故。根據古時傳説,屈原含冤投江之後,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楚原是忠心賢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划龍舟來驅散湖中的魚。後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賽龍舟活動,賽龍舟之習俗盛行於當時的吳、越、楚三國。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的講究 第2張

2、吃粽子

粽子又被稱為“筒粽”。粽子最初為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魚蝦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遠早於屈原時期,為了紀念屈原,後人才堅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

3、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為五色絲、五彩絲,中國古代時期崇敬五色,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一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剋,藴含着吉祥如意。

4、掛艾葉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裏打掃乾淨之後,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端午節的講究”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