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旅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沿革有哪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沿革有哪些

陽光生活館 人氣:1.53W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恩施市,是湖北的13個地級行政區之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那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沿革有哪些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沿革有哪些

1、春秋爲巴子國地;戰國爲楚地;秦屬黔中郡;漢屬南郡、武陵郡;三國先屬蜀,後屬吳建平郡、武陵郡;兩晉與南北朝宋、齊、樑、北周屬建平郡、天門郡、武陵郡、信陵郡、秭歸郡、業州軍屯郡、清江郡;隋屬巴東郡巴東縣,清江郡清江縣、開夷縣、建始縣;唐屬歸州巴東縣,施州清江縣、建始縣;五代先後爲前、後蜀所據;宋屬歸州巴東縣,施州清江縣、建始縣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許多小羈糜州;元屬歸州巴東縣、施州建始縣,南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先後置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金峒土司、龍潭土司、忠建土司、毛嶺土司、施南土司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據蜀時本區爲其所控制;明屬夔州建始縣、歸州巴東縣、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南部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設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個宣撫司,9個安撫司,13個長官司,5個蠻夷長官司。

2、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設恩施縣,轄區未變,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置施南府,轄恩施縣、宣恩縣、來鳳縣、咸豐縣、利川縣,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縣劃歸施州,巴東縣、鶴峯州屬宜昌府。

3、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道存縣,民國四年設荊南道,治所恩施縣,轄恩施、建始、宣恩、來鳳、咸豐、利川6縣,民國十五年改荊南道爲施鶴道,鶴峯州改縣劃入施鶴道,民國十七年改設鄂西行政區,民國二十一年改爲第十行政督察區,巴東縣劃入,州域始爲8縣之治。民國二十五年改爲第七行政督察區,轄區未變。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6日恩施縣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區,置專員公署,仍轄原8縣,1955年5月12日改稱湖北省恩施專員公署。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奪權,專署陷於癱瘓,3月2日經湖北省軍區黨委批准,由恩施軍分區成立抓革命促生產辦公室,5月13日改爲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廢除革命委員會成立恩施地區行政公署。

5、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轄恩施市、巴東、建始、利川、來鳳、咸豐、宣恩、鶴峯7縣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縣建市。

6、1993年4月4日,國務院以國函【1993】36號文批覆同意將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7、2005年開始,州慶日定爲8月19日。

以上就是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沿革有哪些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