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教育>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猶是什麼意思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翻譯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猶是什麼意思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翻譯

陽光生活館 人氣:3.05W

意思: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紳所作的《憫農二首》其一,該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猶是什麼意思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翻譯

《憫農二首》其一原文

憫農二首·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二首》其一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憫農二首》其一註釋

⑴憫:憐憫。這裏有同情的意思。這兩首詩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⑵粟:泛指穀類。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⑷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憫農二首》其一賞析

本詩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爲“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爲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爲凝重,更爲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衆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繫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裏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這首詩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裏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

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猶是什麼意思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翻譯 第2張

《憫農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這組詩是李紳爲向時任集賢殿校書郎呂溫求薦而作,可推定大致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

《憫農二首》其一作者介紹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 )人。唐憲宗元和元年(806)進士,曾因觸怒權貴下獄。唐武宗時爲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與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TAG標籤:#餓死 #無閒田 #翻譯 #農夫 #四海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