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教育>天涼好個秋出自哪首詩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

天涼好個秋出自哪首詩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

陽光生活館 人氣:2.06W

“天涼好個秋”出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這首詞是辛棄疾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透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天涼好個秋出自哪首詩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

少年時,因爲不理解愁苦的滋味,爲了寫出好的新詞,經常登高望遠,無愁苦而勉強說有愁苦。然而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飽經憂患之苦,生活歷盡艱辛。這些愁苦,有的不能循淚棵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說也說不盡,還是不說罷了。唉!只好說,天涼了,秋天到了。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註釋

1、醜奴兒:詞牌名,又名“採桑子”。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2、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峯,故名。

3、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4、“爲賦”句:爲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5、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6、欲說還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休,停止。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賞析

全詞透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在思想感情方面,這首詞的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爲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爲“愁”,“愛上層樓”,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也只有不懂憂愁爲何物時纔有興致登上高樓,效仿前輩的文人雅士們抒發一下所謂的憂苦之情。到了下片時,話鋒一轉到了如今,着重寫自己現在知愁。表現自己隨着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

     作者懷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不僅讓他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這所有的愁緒着重體現在這裏的“盡”字,它包含着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

天涼好個秋出自哪首詩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 第2張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他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爲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TAG標籤:#哪首 #中壁 #奴兒 #天涼 #好個秋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