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教育>燒餌塊由來是什麼

燒餌塊由來是什麼

陽光生活館 人氣:5.5K

燒餌塊,是中國雲南省傳統的民俗小吃之一,以大米作爲主要原料,其做法是用煮熟的大米飯壓成塊狀,通常是圓形薄餅狀,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後塗上醬料和菜餡即可,做法與餈粑相同。那麼網友們知道燒餌塊由來是什麼嗎?

燒餌塊由來是什麼

1、據古籍記載,麥類製作的食品古時約統稱爲“餅”,米類製作的爲“餌”。雲南水稻栽種歷史悠久,民間到了農曆歲末,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大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細如泥,案板上用蜂蠟抹好,再搓揉爲長方、橢圓、扁圓等形狀,用作饋贈的食品,稱爲“餌饋”,時間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諧稱爲餌塊了。民國期間,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開設的“永順園”,以專賣此品而出。

2、餌塊過去的名字叫餌饋,但饋字麻煩,且餌塊大多做成塊狀,時間長了,就叫成了餌塊。過去,舂餌塊是用手工。現改成機器打,機器一次打五、六十斤米,再用機器揉。

3、餌塊還有一段歷史,叫“大救駕”,把餌塊和皇帝扯上關係。清軍入關,崇禎皇上在煤山上吊自殺。但明朝還沒有徹底滅亡,在南方的明宗室再立新帝,成立南明小政權,但位置都不穩。最後一任南明皇帝叫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不久就被清軍打得往西跑,跑到雲南。清軍又佔領雲南,這朱由榔沒辦法,跑到緬甸躲了起來。結果順治皇帝發令,說,你緬甸不把朱由榔送回來,我就打進緬甸。那時的雲南王是吳三桂,幫着順治吆喝。爲這事,緬甸還出現了兩派,打了起來,最後緬甸國王的弟弟來了個政變,把哥哥殺了,將朱由榔獻給吳三桂。吳三桂絞死朱由榔,明朝徹底滅亡。話說朱由榔往緬甸跑的時候,路過邊境小城騰衝。因爲後有追兵,一路連飯都吃不上。在騰衝休息,向老百姓要飯。餓的緊,讓人快點做。老百姓就做了一盤炒餌塊,朱由榔已經幾天沒有吃飽了,狼吞虎嚥,就下了肚。吃完了,仰天長嘆,這可救了我的駕了!由此,騰衝出了一個狼狽皇帝命名的飯食:大救駕,其實就是炒餌塊。朱由榔死在一六六二年,已經過去近三百五十年。

4、餌塊這是雲南土著彝族人的傳統吃食。昆明自古是昆明族和叟族的地盤。昆明族和叟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後來演化爲黑蠻,被漢人稱爲夷人,解放後該夷爲彝。餌塊和別的米制品不同,別的米制品難儲存。餌塊做成,放在背陰的屋子裏,下面墊上松毛,就是馬尾松的松針,上面碼上餌塊,可以久放不壞。

以上就是對於燒餌塊由來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