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陽光生活館>生活>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怎麼來的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怎麼來的

陽光生活館 人氣:2.51W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屈原是楚國的大臣,遭遇陷害,被貶黜。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米團,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怎麼來的

糉,即“糉籺”,俗稱糉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糉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糉,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糉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糉子有鹹糉和甜糉兩大類。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怎麼來的 第2張

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糉子的種類,從口味上分,糉子有鹹糉和甜糉兩大類;從糉子餡上分,鹹糉有肉糉、鹹肉蛋黃糉、香菇糉、鮑魚糉、蓮子糉等,甜糉有水果糉、豆沙糉、棗子糉、香芋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愛吃鹼水糉、白糉。北方糉子多是簡單白米、赤豆、棗,蘸着白糖。而在南方,糉子口味豐富,鮮肉、鮮肉、火腿、蛤蔞、蛋黃、豆沙、排骨、蜜棗、蓮蓉等。

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糉子怎麼來的 第3張

端午食糉之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TAG標籤:#糉子 #來歷 #端午節 #